第两百零四章 辽使来了-《刀斧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下官遵命!”杜衍接话道。

    赵祯心思玲珑,哪里不知道李现何意,转念想了想道:“工部核查核查,境内哪些地方需要休整官道,这些免费劳力能用就用上,废了我大宋的钱粮,也要有点用处!”

    又转头对李现道:“还在忧虑些什么?”

    “陛下,汴京虽然是乾坤宇内第一大城,不过却有一物极为配不上这美号。”

    “哦?是什么?”赵祯又被吊起了好奇心,对于他来说,这世上还有汴京城做不到的?

    “陛下,汴京全城的道路全是泥质,不仅下水不畅,一遇雨天还会泥泞不堪,臣建议全城铺上条石,挖设完善的排水沟,禁止扔垃圾,禁止牛马随地便溺,违者课以重罚!”

    “耗费太大了!”晏殊又跳出来,痛心疾首的劝谏道。

    “有战俘做劳力啊…石头又不贵…”李现双手一摊,对着晏殊耸肩道。

    “这…”

    赵祯摇摇头,这李现怎么古灵精怪,什么动作?!

    “群臣都说说,雨天朕一般不出宫,可是如同定西伯所言?”

    韩琦出班道:“陛下,定西伯所言无差,若是下雨,老夫出门一趟回来后全身都会沾上泥水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交工部着手处理,至于银钱赊到秋粮收上来后吧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若是赊账,那些商人们怕是不愿出力…”晏殊想了想道。

    “可以加上一些利息啊!”李现插了句嘴。

    “你说什么?”赵祯问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既然是赊账,可以加些利息啊,距离秋粮征收还有小半年,可以立下字据,延期兑付的话多付几厘的利息,肯定会有商人愿意!”

    这都是后世通用的兑付手段,就跟发行国债一样,这些人难道不懂?

    不仅赵祯,连晏殊都侧着头静静思索起来,转眼间就想透了其中道理:“陛下,定西伯此策大善!”

    李现心头一震,原来你们都不知道,那就让小爷再来点化点化吧。

    “陛下,以往朝中遇到急事,都是加征税银,比如说去岁征伐朔州,其实这样会很严重地削弱朝廷的信誉,夏税秋粮说多少那就应该是多少,大多数百姓都是掐着银钱过日子,突然而来的加征会极大地影响百姓的生活。

    臣建议,以后采用类似的方式发行国债,国债一式两份,朝中一份,购买者一份,规定好时限,延期兑付给予利息,既能应付重大紧急的国事,还能保护民间的财富,一次又一次的兑付,最终积累的都是朝廷的信誉!”

    赵祯听得频频点头,说实话,他是最反对临时加征税银的,可有时候没办法,外敌打上门来了,若是因为没有银钱支撑战事,岂不是被人笑掉大牙。

    若是采用李现的方法,就完美地规避了民间对于朝廷出尔反尔的怨恨,反正现在大宋不缺钱,三司做过测算,大宋每年的财政收入将会在今后数十年中呈现井喷增长的态势,只不过面对今日这样的情形,总不能等上几个月再修路吧。

    “定西伯献策大善,计相回去立刻整理出章程来,这个月!政事堂必须就这件事情做出批示!”赵祯拍着御座扶手,大声道。

    “臣等领命!”政事堂和三司使官员齐齐领命。

    “想不到定西伯不仅武功了得,这政事也精通得很啊…”赵祯又转向李现笑吟吟道,刚才恼怒他当殿瞌睡的心思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
    不是…刚刚说的赏赐呢?李现心中焦急,可又不好意思提醒,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回道:。

    “臣平日里谨遵吾皇教导,以大宋兴盛为己任,无论是否会有赏赐,都当尽心竭力,不敢懈怠!”

    好嘛!这才是李现,三句话不离银钱!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